2015/4/10 11:37:00 浏览:712 来源:北京家教网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母亲把照料和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天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机。但只靠母亲单枪匹马,孤单作战,是很难培养出身心都能均衡发展的人才的。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是母亲替代不了的。父亲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母亲难以比拟的。
一、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对人对事积极、热情,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较好;而有的孩子对人对事则比较冷漠,与同伴不太合群。究其原因,可能与孩子从小缺少父爱,与父亲接触较少有关,一项研究提示:在生命的第一年内就存在婴儿与父亲之间的大量的强烈的依恋。当父亲出现或在场时,孩子会注视着父亲,表现得很活跃,渴望被父亲拥抱。另一项调查表明,5个月经常与父亲接触的婴儿,比那些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他们不怕生,愿意让生人抱,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语音回应。跟踪研究还发现,当孩子五岁时,受父亲照料的孩子长大后具有更强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
上述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设想,如果在家庭中父亲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则孩子会感受不到父亲的存在和父亲的关爱,孩子就缺乏心理安全感。尽管母亲在竭尽全力地培育孩子,但在孩子个性发展方面总是有欠缺的。在社会生活中,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适应性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不容易与别人友好相处,自尊心不强,情绪不稳定。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父亲
“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不完全赞成。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家教中我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古今中外有不少父亲教子的成功事例:如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父亲十分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从小就亲手教他学习种菜、养花、做木工活。巴甫洛夫在父亲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从小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把活干完的良好习惯。这种从童年培养起来的毅力和耐性,成为巴甫洛夫在科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父亲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比母亲带出来的孩子泼辣、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比较宽容大度,随和开朗,加上精力充沛,喜欢活动,而且常变幻花样,在思维上善于逻辑推理;在处理问题上善于揣摩孩子行动的动机;在解决问题上善于用一些较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变得积极、活跃、乐观、自信、喜欢钻研、乐于创造。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父亲在家教中有其优势,但也要注意防止某些劣势,如较为独断、粗心、严厉、粗暴、甚至是打孩子。我们要奉劝您,当把手举起来时,要记住赶快放下,因为这样会降低您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的教育也应该被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