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1 14:58:00 浏览:632 来源:北京家教网
有意说谎是指幼儿或儿童有说假话的动机,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在说谎,说谎时还伴有出现较强的心理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
幼儿或儿童有意说谎一般有四种表现:
第一,“否认式”说谎。孩子做错了事,为了逃避惩罚,常常会说谎。例如,孩子不小心失手打破了花瓶,不敢承认,而撒谎说是猫碰倒的,为的是逃避大人的责骂。说谎虽然不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表示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已经知道了事物的因果关系,而且也是出于本能的保护自己。
方法与措施:面对“否认式”说谎,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不诚实的表现,他们只是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而已。这种说法往往与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不诚实的表现,他们只是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而已。这种说谎往往与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情,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孩子讲出真实情况后,应该向他指出:“你失手打破花瓶,说明不是故意的,家长不会怪罪你,今后注意点就是了。”试想,如果家长是这样的态度,孩子今后若做错了事,他还需要向你说谎吗?
讲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现象:儿童的嘴特别“馋”,自家有的东西吃“腻”了不想吃,但到隔壁邻居家里去玩时,如果主人拿出同样的东西就是比自家的好吃。对这一正常合理的行为,大部分家长都是持否定的态度,而不是肯定的态度。他们常会对孩子说:“你真难为情,贪吃别人的东西,以后不许再吃别人家的东西”等等。这样说既丢了孩子的面子,又伤了孩子的自尊。
可想而知,孩子下一次又吃了别人家的东西后,面对家长的问话,他若不否认和说谎,那么只能说明这个孩子是个傻瓜。正确的方法是:当孩子告诉你邻居给他吃了东西,你应该告诉他:“今后邻居给你吃东西,若你想吃,就大大方方地接受,但必须要当面谢谢人家,应该懂礼貌。若是陌生人给你吃东西,千万要提防,不能接受。”
第二,“隐瞒式”说谎。孩子对已经发生的事,自己感到不满意,或害怕长辈责怪,往往采取“隐瞒式”说谎。如案例二的小雪由于单元测验成绩不理想就想隐瞒考试这一情节,想蒙混过关。
“隐瞒式”说谎和“否认式”说谎的区别是,“否认式”的事件发生在明处,面对的事件是无法回避的,如家里花瓶打碎了。而“隐瞒式”的事件是在暗处,虽然事件已经发生了但如果自己不说,父母或别人有可能是不知道的,或暂时不知道的。如顺手牵羊,拿了别人的东西;又如单元测验结束,成绩不好等。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一般来说,肯定是以前孩子出现过成绩不理想时,家长非打即骂,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所致。经验告诉孩子,如果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不能说实话还是先说谎,怀着侥幸的心理学家想蒙混过关,此时一般不考虑后果。
方法与措施:若发现孩子有“隐瞒式”撒谎,首先家长先检查自己,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要这样做,是不是以前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合适。选择一个时机,坐下来心平气和与孩子交谈,并安慰他:“这次单元测验即使考砸了,也没关系,只要你自己尽力就行了,父母亲不会责怪你,希望你下次能考得好一点,也相信你下次能考好。”如果家长是这样的态度,孩子就没有必要向家长“隐瞒”什么了。
第三,“吹牛型”说谎。这种说谎往往表现为: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会有意编造一个故事,有时甚至会达到离谱的地步。例如,读小学一年级的华华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时,手舞足蹈地告诉小朋友:“我爸爸理气可大了,一只手就能把小汽车举起来。”另一个小孩听了,不服气说:“那有什么稀奇,我爸爸一只手就能把大汽车举起来。”虽然,两个小朋友说的都不是实话,但是你听后觉得小孩在玩家家而已,绝不会想去戳破他们吹的大气球。小孩的这种说谎,有时也是一种天真顽皮式的吹牛,只是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和羡慕罢了。
家长对这一类的说谎完全可以不必认真,顺其自然即可。
第四,“编造式”说谎。“编造式”谎言是指小孩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编造的谎言。例如:幼儿为了逃避上幼儿园,就说自己肚子疼来骗家长;为了想得到一点零用钱,就骗家长说,明天学校要我们献爱心,每人至少要捐5元钱等;如案例三中的小明为了想逃避期末考试而说自己身体不适头痛。像小明这种情况有时躯体症状不明显,但有时躯体症状却很明显,在旁人看来确有其事,但最后通过医生检查却查不出什么病,我们通常称为“心因性”躯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