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北京

家教误区:不要阻碍孩子的自我实现1

2014/4/1 9:51:00 浏览:873 来源:北京家教网

你还小,让我来帮你!──不要阻碍孩子的自我实现

  一天,孩子们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圈子中间放着一个水盆,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

  学校里有个刚刚两岁半的男孩。他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他充满了好奇心。我饶有兴趣地在远处观察着他。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出,但他没有力气,挤不进去。于是他仍站着看着周围。那张小脸上流露出来的思想非常有意思,当时我要是有个照相机把他拍下来就好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上这个椅子。他开始向椅子走去,脸上露出希望的神情。正在这时,老师走过去蛮横地(她可能会说是轻轻地)抓住他,把他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小家伙虽然看到了那个水盆和漂浮物,可是他脸上原来那种使我觉得非常有趣的欢欣、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种“相信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的那种呆滞表情。

  这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篇观察日记。

  尽管这个小孩终于看到了漂浮的玩具,但他却没有机会体验成就感。本来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跨越障碍,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然而这个机会却被老师在无意中剥夺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从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到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最高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要求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当实现了目标,会感受到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回到文中开头的例子,让那个小男孩“看到那些玩具”可以带给他快乐,但如果允许他使用智慧去“发现”,可以带给他狂喜。而老师并没有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情,在小家伙努力尝试而且快要成功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终止了他的努力,阻碍了他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非常神奇,刚出生的孩子似乎什么都不懂,但一两年之后,他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他们是通过什么来感知外部世界的呢?3个月以前的孩子,四肢运动能力还没发展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探索世界。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孩子通过嘴和舌头来探索外界的事物。

  我们曾经对2个月的婴儿做过实验。一组婴儿的周围没有玩具,另一组婴儿能看到眼前有玩具。观察结果表明,在有玩具的情况下,婴儿更加频繁地伸出舌头,而且两眼盯着物体。这就说明了2个月的婴儿都有探索的欲望。另外一个实验发现,3-4个月的婴儿虽然能够伸手来够玩具,但很多时候,当他们拿到玩具以后,还是把它送到嘴里,通过舌头来感觉物体的质地、材料等。

  这两个小实验告诉我们,儿童所从事的都是些积极的“工作”,无论是伸舌头、看、听、还是触摸。通过感官和运动,儿童认知外界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行动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成长的第一步。

  有一个孩子,因为出生时有一只眼睛轻度感染,就被绷带缠了两个星期。后来,孩子的这个眼睛奇怪地失明了。眼科大夫多次会诊得出的结论却肯定:从生理上看,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是,一只生理上正常的眼睛却由于早期的光线刺激的缺失而失明了。这种对常人来说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治疗,对大脑正处于构建发育关键期的婴儿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长时间无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任何外界信息,原先该为这只眼睛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战略转移”了。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在各个发育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甚至有可能消失。在我孩子的幼儿园里,有专门一个叫感觉区的小角落,框里放满了各种质料的物品:不同纹理的布、棉花、纸、沙、橡皮泥、米,还有装满各种颗粒或液体的瓶子,让孩子去观察、去接触、去感受。让孩子的各种感觉得到合适的发展,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们最初的自我实现。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5  北京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3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